易普咨询-牧业农光复合有机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首页    农村及农业    易普咨询-牧业农光复合有机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牧业农光复合有机产业园

  1.1.2建设地址

  XX省XX县XX镇XX新村

  1.1.3项目单位

  XX省城乡牧业有限公司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功能定位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光伏农业、生态养殖、种养加结合的良好政策背景下,本项目依托XX省XX县XX镇XX新村良好的发展交通区位和可建设土地资源优势,围绕“特色光伏农业产业园”、“特色牧草种植产业园”、“特色肉羊繁育养殖基地”、“种养加(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多层次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园”五大核心主题,打造集牧草种植产业、肉羊养殖产业、禽类水产养殖产业、屠宰加工产业、光伏发电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个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技术集成、产业聚集、集约发展、功能配套的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园,构建一个城乡命运共同体,带动乡村农民积极投入现代农业示范综合体的建设中来,走共同致富、振兴乡村的路子。

  1.1.6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XX城乡牧业农光复合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共分为5个功能板块,其中:

  1、牧草种植区:牧草种植区位于园区西边及北端,占地面积690亩,主要种植大力士甜高粱、苜蓿草、青贮玉米作为饲草料,年产牧草1500万斤。

  2、肉羊养殖区:规划在园区西南部,占地面积260亩,规划建设标准化轻钢结构羊舍100栋,羊舍建筑面积62800平方米,养殖肉羊2万只;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储存仓7200平方米。

  3、光伏发电区:与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牧草种植区和肉羊养殖区开发建设一处规模50兆瓦光伏电站,光伏板安装在轻钢结构羊舍房顶上及牧草种植区内,达产后预计每年上网电量约为6000万千瓦时。

  4、畜禽、水产养殖区:规划在园区东部,占地面积200亩,利用复垦后的低洼水塘,养殖鸡、鸭、鹅以及各种淡水鱼类为主,规划家禽养殖舍建筑约5000平方米。

  5、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规划在园区南端入口处,建设用地50亩,规划科研综合楼5000平方米,职工食宿楼3600平方米,屠宰车间2500平方米,肉产品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冷库800平方米,保鲜库800平方米,机械维修车间500平方米,光伏控制运营中心650平方米,配套实施环保、供配电、供排水、道路、活动场地以及绿化等设施。

  1.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4028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9782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

  2、资金筹措

  本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

  1.1.8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共3年6个月,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批复下达之日开始建设。

  1.2项目单位简介

  企业名称:XX省城乡牧业有限公司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注册资本:6666万(元)

  法人代表:XXX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XXX

  组织机构代码:XXXXXXX

  成立日期:2020-08-20

  注册地址:XX省XX市XX县XX镇大张水库项目基地一号楼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中草药种植;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土地整治服务;智能农业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牲畜饲养;牲畜屠宰;动物无害化处理;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1.3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3、《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

  4、《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

  5、《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6、《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7、《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8、《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9、《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

  10、《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年)》;

  1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作的报告);

  12、《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14、《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5、《XX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16、《XX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17、《XX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18、《XX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

  19、《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1、《XX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2年)》;

  2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3、《XX县城乡统筹规划(2012-2020)》;

  24、国家颁发的有关农业、光伏、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

  25、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政策;

  26、国家和XX省其它相关规定和要求;

  27、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1.4编制内容

  本报告内容涉及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市场预测、建设内容、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财务评价、风险分析等方面。本报告对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依托XX省XX县XX镇XX新村良好的发展交通区位和可建设土地资源优势,围绕“特色光伏农业产业园”、“特色牧草种植产业园”、“特色肉羊繁育养殖基地”、“种养加(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多层次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园”五大核心主题,打造集牧草种植产业、肉羊养殖产业、禽类水产养殖产业、屠宰加工产业、光伏发电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个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技术集成、产业聚集、集约发展、功能配套的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园

  本项目的建设可直接为当地创造200个就业岗位,每年可直接为当地政府上缴987万元的财政税收,辐射带动农业、种植、养殖、贸易、物流、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实现200人就近就业,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当地产业布局,丰富当地旅游项目,深化产业定位,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

  本项目选址科学,建设规模适度,项目建设地的生态环境符合特色牧草种植的需要。项目建设之后,对于促进农业种植、畜牧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相关产业政策支持

  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第一“农林业”第4条“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第8条“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第26条“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第五“新能源”第1条“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的产业政策。

  2.1.2国家相关政策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意见要求: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要求: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产品优质安全,农业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要求:

  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

  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奶牛、肉牛、肉羊为重点,兼顾其他特色草食畜种,坚持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草食畜禽种业与牧草种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建设现代草食畜牧业。

  《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

  鼓励结合荒山荒地和沿海滩涂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等废弃土地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光伏+”应用工程,促进光伏发电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通过光伏发电为土地增值利用开拓新途径。探索各类提升农业效益的光伏农业融合发展模式,鼓励结合现代高效农业设施建设光伏电站;在水产养殖条件好的地区,鼓励利用坑塘水面建设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在符合林业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在宜林地、灌木林、稀疏林地合理布局林光互补光伏电站;结合中药材种植、植被保护、生态治理工程,合理配建光伏电站。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要求:

  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继续支持在已建成且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积极鼓励在电力负荷大、工商业基础好的中东部城市和工业区周边,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建设光伏电站项目;结合土地综合利用,依托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林业栽培等,因地制宜创新各类“光伏+”综合利用商业模式,促进光伏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创新光伏的分布利用模式,在中东部等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人人1千瓦光伏”示范工程,建设光伏小镇和光伏新村。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年)》要求:

  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重为导向,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社会参与、整县推进的运作方式,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探索典型县域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县乡村企联动、建管运行结合的长效机制,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作的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村“双创”基地。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2.1.3XX省、XX市相关政策

  《XX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形成更加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

  《XX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要求:

  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立足XX农区畜牧业第一大省优势,统筹考虑种养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坚持生态循环为基础、创新融合为关键、高效节约为根本、安全控制为保障的原则,突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疫病防控、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稳定食粮畜禽发展、突出食草畜禽发展、加快奶牛和特种动物发展,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引领、绿色化发展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全国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牧结合,按照“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原则,在秸秆饲料资源丰富的农区,积极发展草食畜禽;在草食畜禽生产的优势区域,合理确定“粮改饲”面积,积极推进全株玉米青贮,扩大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环保饲料产品,加快秸秆饲料商品化开发,建设具有XX特色的现代饲料工业体系。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加快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面向高端市场培育知名品牌。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加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提升畜禽产品供给质量水平。做大做强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加快畜禽屠宰企业改造升级,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XX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要求: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生产、加工、消费齐头并进,保障从畜禽养殖到消费者餐桌的全链条绿色化。优化主体结构,加大传统畜牧业改造,从拼资源消耗的粗放模式向拼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的集约模式转变,加速清理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方式粗放的低层次市场主体,为畜牧业绿色转型腾挪空间,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业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增强产业竞争力。

  《XX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要求:

  结合高效农业区建设以及设施农业、渔业、养殖业等,建设一批农光、渔光等“光伏+”综合利用示范区,促进光伏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到2020年、2030年,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分别达到800万千瓦、1700万千瓦。

  《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林牧渔循环发展。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经济作物,稳步扩大“粮改饲”面积,形成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巩固蔬菜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智慧农业大棚。加快高油和优质食用花生品种选育,建设一批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林业经济,做大设施花卉、设施果树产业,鼓励适宜地区种植油用牡丹、毛梾、榛子、核桃等木本粮油树种,推广林菌、林药、林草、林茶、林菜、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高效循环畜牧业,加快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构建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新型种养模式,到2022年,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不同类型农业产业链延伸整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做大做强一批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农业服务业企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培育和发展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国内外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到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8∶1。

  《XX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2年)》;

  加大产业集群培育和推进力度,使基地建设更加坚实、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不断完善,园区承载力不断提高,集群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高,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形成“基地连片、特色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及“一区一圈一带”区域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聚集区。2022年,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总产值达945亿元以上。

  ——到2022年,健康畜禽产业集群,全市驴饲养量达到30万头以上,肉鸡饲养量达到8亿只,肉鸭饲养量达到2亿只,生猪饲养量达到1000万头,鲁西黑头羊饲养量达到25万只,兔饲养量达到500万只,肉蛋奶产量达250万吨,集群总产值达420亿元,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培育10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0万户以上,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健康畜禽产业聚集区。

  2.1.4区域发展概况

  XX县,隶属于XX省XX市,位于XX省西北部,东与德州的禹城市和齐河县为邻,西与临清市、夏津县接壤,南连茌平区境,北接平原县界,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50万。

  XX县东距济南国际机场70公里,邯济铁路穿境建XX站,距京九铁路XX站、临清站均50多公里,距京沪铁路德州站各60公里,有“二十分钟上火车、一个小时登飞机、四个小时进京城到港口”的便捷,青银高速公路、高东高速在县内穿过。

  图3-1 XX县区位范围图

  XX境内地势平缓、土地肥沃,东部有徒骇河、西部有马颊河经向贯穿县境,传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尤以盛产棉花闻名全省,“货以木棉、甲于齐鲁”,素有“金XX”之称。

  2019年7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XX镇位于XX县城东北10公里处,聊(城)禹(城)公路从镇南首穿过,梁(村)尹(集)公路、尹(集)韩(寨)公路纵贯南北东西。东与固河镇、南与XX县人和街道、西与梁村镇、北与平原县张华镇毗邻。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街道)名单。

  XX镇是XX县农业大镇、农业强镇。近几年来,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突出蔬菜、林业、畜牧三大产业,以冬暖式大棚为主的蔬菜生产;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林业生产;以养鸡、养牛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

  2.1.5项目提出的理由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选址地块原规划为“XX清泉山庄农业生态园”,根据XX县XX镇“大张水库”修筑高东高速公路取土后的地形地貌现状,地块已不适应建设农业休闲观光项目,需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变动,经公司调查研究、市场考察、项目经济分析,决定建设以种植牧草、肉羊养殖、禽畜养殖、水产养殖、肉产品加工及光伏发电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园区。

  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XX县现代农业、生态养殖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具有示范引导促进带动作用,具有历史性、战略性意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推动种养结合政策得到落实的需要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种植业的肥源,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并消纳养殖业废弃物,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式农业。加快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面对新形势,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过去主要拼资源拼消耗,转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开展规模化种养加一体建设,逐步搭建农业内部循环链条,促进农业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是既保粮食满仓又保绿水青山,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程中,很早就出现了“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等朴素的生态循环发展理念,形成了种养结合、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农业发展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种养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养殖场,配套建设饲草基地和粪污处理设施,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带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稳步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全产业链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2.2.2项目建设是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高效农业设施三者高效结合的产业形态,当前在农业领域正广泛应用,可有效实现一地多用、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光伏农业符合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原料能量系统要求、遵循农产品生产规律并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以达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温的目的,而其产出的农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多产。

  从长远来看,发展光伏农业对于我国的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从短期来看,光伏农业从一定程度是解决目前光伏产业困境的有效措施。自欧美双反以来,在国际的光伏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国内大量光伏企业也陷入困境,产能过剩问题出现严峻形势。从根本上讲,国内光伏产业要打破危机,关键就在于能否逐渐实现自我转型,摆脱对出口的依赖,这就需要其深耕国内应用市场。相比于一般大型地面项目要求的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的条件限制,光伏农业更有发挥的优势。要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光伏应用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加大产品在终端运用的研发力度,生产出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可广泛运用的光伏应用产品,以化解市场危机,因为广袤的农村地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50MW光伏场达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为6000万千瓦时,按替代火电标准煤耗170克/千瓦时计算,每年可节省原煤消耗约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600吨、二氧化氮约500吨、一氧化碳约10吨、二氧化碳约15万吨,减少灰渣0.95万吨。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提升城乡居民用能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3项目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得到落实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5年来,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2.2.4项目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示范园经济是农业生产要素资本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农村土地资源与资金、技术、劳动力及设备等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的有效途径。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庄园,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经济,对推动XX县城乡统筹发展、拓展农业发展功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XX县正处在统筹城乡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县要上下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一批有特色、高端化、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努力推进XX县传统低效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本项目依托XX省XX县XX镇XX新村良好的发展交通区位和可建设土地资源优势,围绕“特色光伏农业产业园”、“特色牧草种植产业园”、“特色肉羊繁育养殖基地”、“种养加(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多层次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园”五大核心主题,打造集牧草种植产业、肉羊养殖产业、禽类水产养殖产业、屠宰加工产业、光伏发电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个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技术集成、产业聚集、集约发展、功能配套的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园,促进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2项目单位简介

  1.3编制依据

  1.4编制内容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初步结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肉羊产业市场分析

  3.2禽类养殖市场分析

  3.3淡水养殖市场分析

  3.4区域光电消纳市场分析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4.2建设条件

  第五章规划方案

  5.1功能定位

  5.2规划原则

  5.3板块规划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6.1相关技术

  6.2光伏产业技术

  6.2建筑工程

  6.3公用工程

  第七章节能

  7.1设计依据

  7.2设计原则

  7.3总图布置

  7.4建筑节能

  7.5给排水节能

  7.6电气节能

  7.7总能耗计算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8.1设计依据

  8.2设计原则

  8.3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8.4项目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8.5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

  9.1工程概述

  9.2设计原则

  9.3劳动保护

  9.4劳动安全卫生主要防范措施

  9.5安全急救及卫生保健

  9.6预期效果及评价

  第十章消防

  10.1设计依据

  10.2种养基地消防措施

  10.3经营管理区消防

  10.4消防管理

  10.5消防评价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11.1组织机构设置

  11.2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

  12.1进度计划

  12.2项目招标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范围

  13.2投资估算依据

  13.3投资估算说明

  13.4投资估算结果

  13.5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14.1评价原则、依据及参数

  14.2营业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14.3成本费用估算

  14.4盈利能力分析

  14.5盈亏平衡分析

  14.6敏感性分析

  14.7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4.8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

  15.1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5.2风险评估

  15.3风险防范对策

  第十六章社会评价

  16.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6.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6.3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七章结论

  17.1结论

  17.2建议

  附表

  获取完整版牧业农光复合有机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请联系张逸东15011428637

 
2022年6月27日 12:09
浏览量: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