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北京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页    市政及公用    市政工程-北京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项目

1.1.2建设地址

1.1.3建设单位

1.1.4项目性质

改建

1.1.5项目总体目标

1.1.6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1.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8建设周期

1.2 项目单位简介

1.3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4、《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5、《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6、《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7、《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9、《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

10、《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2、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

13、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政策;

14、国家防灾行业其它相关规定和要求;

15、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1.4 编制内容

本报告内容涉及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需求预测、建设内容、技术、设备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风险分析等方面。本报告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维修改造内容

 

 

 

1.1

基地建筑防水维修工程

 

 

1.2

基地学员宿舍、餐厅、专家公寓装修改造工程

 

 

1.3

基地院区步行道维修工程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1

工程费用

万元

 

 

2.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3

基本预备费

万元

 

 

3

资金筹措

 

申请财政资金

 

1.6 初步结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地震应急救援发展历程

地震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和人类社会的破坏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地震应急救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增强凤险防范能力。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各类风险和隐患因素;另一方面要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在震后短时间内组织起高效有序的抢救生命 、救治伤员、安置受灾群众等应急行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0年以来,各级地震部门坚持“震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行动”,对近百次地震开展了及时、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体系建设进展:

新中国的地震应急工作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66-1976年,从大震救灾中学习地震应急,不断积累应急抢险救灾经验。1976-1989年,总结反思研究地震应急对策,按照震前、震时、震后一个阶段,提出预测预报、抗震、救灾、减灾等方面的地震对策。1989—2000年,确立地震应急概念.将地震应急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成为防震减灾四个重要环节之一。2000年至今,建设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应急准备、应急晌应 、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的常备性和机制化建设。自2000年将地震应急救援纳入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以来,围绕“快速、高效、有序”的工作目标,逐步形成了地震应急救援基本思路、工作框架和工作流程.目前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救援法制体系、组织体系和预案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救援队伍、支撑平台和保障系统,应急救援协作机制和动员机制也日渐成熟,为有效应对地震灾害奠定了良好基础。

法制体系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法制建设起始于20世纪90茸代中期,1995年颁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9年再次颁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方式、工作内容、职权分工,规范了社会的地震应急行为。

2000年国务院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了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省(区、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政府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中国地震局设立震灾应急救援司.管理地震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组建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申心,承担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技术、信息和保障支撑:31个省级地震局和部分市级地震部门设立应急救援机构。

预案体系早在1988年,中国地震局就在地震重点危险区推进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1991年,国务院颁布《国内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应急预案。目前,各级各类地握在应急预案达17300多件,各级政府和部门、人口密集场所、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村)都编制修订了应急预案。近年来,中国地震局会同地方政府在重点地区开展了“亚太地区地震救援演练”、“云震07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海南地霞、火山、海啸应急救援联动演练”、“山西联动-2008军警民实战演练”等.增强了预案的操作性,提高了政府应急指挥能力、部门应急联动能力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总人数222人,配置了搜索、营救、医疗、通讯、防护、动力等装备,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救援实战,具备了娴熟的救援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达到了国际重型救援队标准,执行了阿尔及利亚地震、伊朗巴姆地震、印度洋地震海啸、巴基斯坦地震、印尼日惹地震5次国际救援行动和新疆巴楚一伽师地震、新瑭昭苏地震、青海门源雪崩、天津到县山体塌万、四川汶川地震5次国内紧急救援行动ι26支省级地震专业救援队总人数约4000人近年来,执行了多次地震、滑坡等灾害和楼房饵塌、矿井透水等事故的紧急救援一些大中城市也建立了地震灾害救援队伍。中国地震局和31个省{区、市)建立了训练有素的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伍,出动数千人次在震后快速奔赴百余个地震现场,开展震情趋势判断、地震监测、灾害调查评估、房屋安全鉴定、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件,协助灾区政府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国务院和31个省(区、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菁、震灾情在取、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信息通告和调度指挥等功能,可在地震后快速准确地收集各类信息,及时为各级领导提供震区基础信息、灾害快速评估信息和辅助决策建议。地震多发区的地震现场技术系统可为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网络、信息等技术保障。利用防震减灾公益服务号码12322建设了地震应急短信息速报平台和防震减灾呼叫中心,快速确定地震灾区范围和宏观灾害情况。为提高地震救援训练水平,中国地震局在北京建设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国家地震灾害救援训练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灾害应急与救援的现代化训练基地,可以模拟多种救灾环境和场所,开展搜索、营救、紧急处置等专业训练,可对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和训练。

2.1.3制约特勤队伍地震救援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2.1.4提高特勤队伍地震救援专业化水平的对策

2.1.5地震应急救援近期发展规划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3.1 需求分析

3.1.1宏观环境要求

3.1.2基地客观现状

3.2 建设规模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 项目选址

4.2 建设条件

4.2.1自然条件

第五章 工程方案

5.1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水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6--2001);

《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5.2 总体方案

5.3 分项工程方案

5.3.1基地建筑防水维修工程

5.3.2基地学员宿舍、餐厅、专家公寓装修改造工程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描述

吊顶天棚

1.龙骨材料种类:轻钢龙骨
2.木芯板基层18mm ,双面防火涂料二遍
3.12mm纸面石膏板
4.刮腻子三遍,白色乳胶漆三遍饰面

窗帘

1.窗帘材质:布艺带折叠
2.窗帘层数:单层

窗帘轨

1.窗帘轨材质、规格:铝合金窗帘轨
2.轨的数量:单轨

块料楼地面

1.面层材料品种、规格、颜色:贴600*600mm米黄色玻化砖

墙面装饰板

1.龙骨材料种类、规格、中距:木龙骨30*40木方
2.隔离层材料种类、规格:玻璃棉毡
3.防火处理:防火涂料两遍
4.面层材料品种、规格、颜色:实木吸音板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1.龙骨材料种类:轻钢龙骨
2.隔离层材料种类、规格:玻璃棉毡
3.基层材料种类、规格:木芯板18mm
4.防火处理:基层板双面防火涂料两遍
5.面层:12mm石膏板

抹灰面油漆

1.刮腻子遍数:三遍
2.油漆品种、刷漆遍数:彩色乳胶漆三遍
3.部位:墙面

石材窗台板

1.粘结层厚度、砂浆配合比:云石胶

2.窗台板材质、规格、颜色:人造石材,磨半圆边

竹、木(复合)地板

1.部位:地台
2.龙骨材料种类、规格、铺设间距:木龙骨 双层双向 间距(mm) H=300内 300*300
3.基层材料种类、规格:木芯板18mm
4.防火处理:基层板双面防火涂料两遍
5.面层材料品种、规格、颜色:复合地板12mm
6.成品木质踢脚线安装

5.3.3基地院区步行道维修工程

第六章 节 能

节约能源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约束还在不断加剧,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

6.1 编制目的

编制建设项目合理用能方案,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的要求,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工程项目中运用节能新设备和新材料,并实现先进的节能管理方案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以达到节能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避免盲目投资,从源头上把住能源、资源节约关,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6.2 节能规范和设计原则

6.2.1节能规范

在本项目设计中,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选用节能效果好、性价比高的设备,使得各照明系统,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照明设施质量要求,并符合经济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的降低能耗的使用。所参考使用节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如下: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国家计委(1984)第1207号《关于工程设计认真贯彻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7)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6.2.2设计原则

为了使项目建成后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建设原则是:

⑴根据国家有关能源政策和法规,因地制宜地选择能源种类、品种与质量。设计时尽可能做到能源综合利用,如能源循环使用。

⑵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材料,但不盲目超前。项目建成后,整体装备水平和各项工艺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⑶制定相关节能管理制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⑷重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安全,建设方案充分采用先进设施,做到环保、节能、安全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

⑸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质量、能耗、环保、劳动安全和卫生标准、相关的设计规范和建设条例要求。

6.3 项目能耗分析

本工程计划对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进行维修改造,本报告针对对现阶段及改造完毕后运营能耗进行统计。

表6-1    项目综合能耗计算表

能源种类

计量单位

年需要实物量

参考折标系数

年耗能量(吨标准煤)

电力

kWh

118600

0.1229kgce/(kW·h)

14.58

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

14.58

6.4 节能措施

各类维修改造内容所需建筑材料等均选用国家鼓励的节能型产品。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年4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

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7.2 设计原则

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施总量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本次设计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

7.3 项目环境现状

项目区交通便利,该区域空气、水域、声音状况良好,没有“三废”污染物产生,环境良好,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要求,其环境质量属于一级状况。

7.4 环境影响分析

7.4.1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项目施工期主要是对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进行维修改造。

本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防水、装饰施工、室外室外步行道改造等。

小型工具主要包括射钉枪、打孔机等,没有大型设备,噪声分贝在承受范围内;废弃的施工材料等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将场地清理干净,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7.4.2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7.5 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劳动安全

8.1 安全管理方案

8.2 安全管理制度

8.3 劳动安全措施

8.4 预期效果及评价

第九章  消  防

9.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10;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11修订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地方各级主管部门颁布的消防法规、法令。

9.2 总图消防

9.2.1防火间距

在总体布局方面,建筑物之间相互间距均符合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即不应小于6m。

9.2.2消防车道

在大楼四周设消防车道,设置消防扑救面和扑救场地。

9.2.3对消防车道和扑救场地的要求

消防车道净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7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9.3 建筑消防

9.3.1耐火等级

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业务用房最低防火耐火等级为二级。

9.3.2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500㎡,本项目每层楼为一个防火分区。

每层防火分区内,应根据面积大小和疏散路线进行防火再分隔;同层有二个及二个以上护理单元时,通向公共走道的单元入口处,应设乙级防火门。

防火分区内的建筑空间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非燃烧体与其他部分隔开。

9.3.3安全出口

每个防火分区内均设有不少于2个的安全出入口,相邻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9.3.4安全疏散

主通道宽度不小于3m,满足消防疏散要求。业务用房应设疏散指示图标;疏散走道及楼梯间均应设事故照明。

9.4 电气消防

1、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等消防用电按一级用电负荷的两回路要求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2、在楼梯间、前室、疏散通道等处设疏散指标灯,可由消防中心控制开启。

3、用电设备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有明显标志。

4、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隔热型并穿钢管保护。

5、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给出信号,启动消防泵,亦可手动控制。

6、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等房间的应急照明,仍然保证正常照明。

7、设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

9.5 消防给水

1、消防水源由市政管网提供,自城市给水管网引入DN150的供水主管,采取消防给水管与生活用水管网合并布置方式,沿建筑环状布置。

2、按规范要求于室外设置地上式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在建筑内部各层设置消火栓和自动喷洒给水系统。

3、室内消火栓用水量:30L/s,灭火时间按2小时计;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灭火时间按2小时计;自动喷水系统用水量:20L/s,灭火时间按1小时计。

4、设置独立的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V≥432m3

5、建筑内每层设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

9.6 防排烟设计

1、封闭楼梯间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防烟楼梯间应在楼梯间入口处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以及消防前室均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9.7 消防安全管理

应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权限,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根据需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设专职消防管理员,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以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防患于未然。

第十章  项目组织及管理

10.1 项目筹建时期的组织与管理

为搞好项目建设,保证该项目优质优量,在项目申报、立项、可研、评估直至建设等环节都应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规定进行操作。

10.1.1建立管理机构

成立建设项目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建设过程中所设计的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资金落实等具体事宜。认真把关,严格管理,切实为项目建设负责。

10.1.2实行项目负责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项目实施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一条龙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决策。工程指挥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将管理与责、权、利结合起来,严把质量关,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检查,事后落实验收,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完成。

10.1.3项目实施按“四制”执行

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建设工程合同制。

10.1.4加强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必须做到转户储存,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严格按计划、按程序进行支出。加强财经纪律,杜绝贪污浪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0.2 项目管理

10.2.1项目实施管理

1、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全力抓好本项目工程建设工作。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负责项目的申报、审批、投资计划的下达等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财政局负责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审计局负责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所在基层行政机构负责做好本项目工程实施的配合工作,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确保服务活动全面开展。

2、切实加强项目监督管理。

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财经纪律,杜绝贪污浪费,及早做好项目运行所需劳力、资金、物质等方面准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强化项目管理。

一是切实搞好项目设计规划。

二是项目建设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严格按计划、按程序进行支出,严禁挪用,并定期公开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搞好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把好质量关,建设优质工程。

4、验收管理。

项目竣工后,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会审、验收、评价、反馈、修补。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建设、工程结算和检查验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10.2.2项目运营管理

项目建成后,严格按照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管理制度执行。

1、严格人员管理。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非工作时间禁止进入,他人进入追究直接使用人责任。

2、各项操作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操作规范,业务调度应按调度单的要求执行;运行工作和设备操作应做好记录并存档;跨单位、跨部门的业务调度、操作指令应有书面通知,相关通话联络应有录音和文档记录。

3、爱护公共设施。

4、加强卫生保洁。

5、确保安全防范。室内严禁烟火,禁止吸烟。雷雨季节,断开网线、电源,防止雷击。

6、严肃责任追究。违反相关规定者,给予批评告诫、经济处罚,并可给予党政纪处分等处理。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

11.1 进度计划

11.2 项目招标

11.2.1招标范围

本工程招标内容主要是工程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不采用招标方式。

11.2.2招标形式

工程施工按国家招标法规定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勘察设计、监理等不招标内容采用询价方式。

11.2.3招标信息发布

公告及其它需公告的信息按北京市政府要求,在指定的媒体上公开发布。

11.2.4招标工作组织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 投资估算范围

本项目投资估算范围包括项目从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时所需的全部费用,费用内容包括全部土建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及安装工程、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等工程所需的全部费用。

12.2 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7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北京市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

3、《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16)》;

4、《北京市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单位估价表(2016)》;

5、《北京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组成及其他费用定额》;

6、工程量根据方案设计估算;

7、材料价格:材料价格采用市场价格,不足部分采用2017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公布的指导价格;

8、相关费用按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计算;

9、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0、类似项目的结算、预算资料。

12.3 项目总投资

 

表12-1    工程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综合单价(元)

金额

(万元)

工程费用

 

 

 

1231

1

基地建筑防水维修工程

 

 

 

283

1.1

拆除上人屋顶

8562.86

30

26

1.2

铺设防水卷材

8562.86

220

188

1.3

恢复上人屋顶

8562.86

80

69

2

基地学员宿舍、餐厅、专家公寓装修改造工程

 

 

888

2.1

装修改造

 

 

588

2.1.1

室内装修

4900

600

294

2.1.2

地面改造

3920

380

149

2.1.3

吊顶维修

2940

270

79

2.1.4

内墙面粉刷

5880

58

34

2.1.5

外墙面粉刷

3920

80

31

2.2

设备更新改造

 

 

 

300

3

基地院区步行道维修工程

 

 

61

3.1

拆除原有步道

2182

30

7

3.2

铺设步道垫层

2182

100

22

3.3

铺设步道砖

2182

125

27

3.4

更换水泥路牙

m

1091

50

5

工程建设其他费

 

 

 

92

1

建设单位管理费

按工程费用的2%计取

25

2

勘察设计费

按工程费用的1%计取

12

3

工程监理费

按工程费用的2%计取

25

4

前期费用

按工程费用的2.5%计取

31

基本预备费

(一+二)*5%

66

总投资

++

1390

 12.4 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

13.1 社会效益

13.2 社会风险分析

13.2.1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13.2.2项目其他风险识别

13.2.3其他风险估计

风险评估采用专家评估法。主要因素的风险水平评估如下表。

表13-1 其他风险水平评估表

序号

风险因素

风险程度

说明

较高

较低

1

技术风险

 

 

 

 

技术成熟、通用、可靠

2

工程风险

 

 

 

 

 

 

2.1

地质

 

 

 

 

项目对工程地质无特殊要求

2.2

工程量

 

 

 

 

可控性强

2.3

工程管理

 

 

 

 

建设单位具有类似项目经验

3

资金风险

 

 

 

 

 

 

3.1

资金中断

 

 

 

 

本项目建设资金由财政补助,不确定性较小

3.2

来源不足

 

 

 

 

4

外部协作风险

 

 

 

 

 

 

4.1

给排水

 

 

 

 

项目区周边已经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

4.2

供电

 

 

 

 

4.3

通讯

 

 

 

 

14.2.4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

13.3 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

点击下载完整报告

2019年9月23日 20:02
浏览量:0
返回列表